阅读历史 |

第两百一十章 身躯异变(2 / 3)

加入书签

历经千万劫难存在于天地之间。”杨酥婵也不隐瞒。 “你修炼宝莲灯?”崔渔愣住。 “将我自己修炼成宝莲灯的灯芯,能够散发出神火,荡尽天地间的一切邪恶。”杨酥婵一边说着,目光不善的看着崔渔: “比如说那种趁人之危,占人便宜的小人,就在我的宝莲灯荡尽的范围内。” 崔渔闻言吓了个哆嗦:“你看看你,又不讲道理了是不是?我是为了救你。要不是我救你,你早就死了。” “你这宝莲灯是什么等级的神器?”崔渔好奇的凑上去,想要触摸宝莲灯,却见宝莲灯光芒一闪,一道无形屏障挡住了他的手掌。 “先天。”杨酥婵道。 崔渔闻言愣住,然后连忙收回手掌,能和先天沾上边的,可都没有简单的东西。 “他们在那里打什么东西?”杨酥婵抬起头看向远方。 “为了昆仑洞天内的造化。”崔渔想起神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要多猥琐有多猥琐,可是却叫杨酥婵看的一阵恶寒,忽然想起自己被蹂躏的胸口,下一刻宝莲灯迸射出一道灯光,将崔渔打入了水缸内。 “你干嘛?”崔渔狼狈的从水缸内爬出来,一双眼睛盯着杨酥婵,头上还顶着一根水草。 “看看你那猥琐的样子,肯定又在想不好的东西。”杨酥婵目光中满是鄙夷。 崔渔气结,一时间竟然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就在二人说话的功夫,杨二郎美滋滋的推门走进来:“哟,你们两个这一大早折腾什么呢?” 杨酥婵看了杨二郎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打坐修炼。 杨二郎凑到崔渔身前:“她怎么了?你怎么又招惹他了?” “她现在是我姑奶奶,我哪里敢招惹他?”崔渔没好气的道了句,然后盯着杨二郎,眨了眨眼睛:“二哥似乎有些不同了。” “是吗?你竟然能察觉出我的变化?”杨二郎眼睛一亮:“我也觉得小弟不同了呢。小弟周身似乎与天地间的水汽感应,一举一动都似乎有天地间的水汽相随,真真是厉害呢。” “有吗?”崔渔打量了一下自家,觉得杨二郎说的有些夸张。 自己不过就是获得了一点造化,共工神血壮大了一丝丝而已,又有什么大变化? “你问小妹,小妹肯定察觉出你的变化了。”杨二郎看向杨酥婵。 杨酥婵嗤笑一声,没有言语。 “小弟,两界山附近不安全了,你找个时间和大叔说说,咱们搬家吧!早点离开两界山。”杨二郎道了句。 “我也劝过,可他们夫妻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隐居在这里,我也没有办法啊。”崔渔能怎么办,他也没有办法啊。 “我看大梁城怕是要保不住了。”杨二郎声音里充满了低沉与压抑。 “大哥,你在大梁城内,有没有听说过一位老儒生?很怪异的老儒生?”杨酥婵在旁边插话。 “李铭?”崔渔脑子里闪过老儒生的样子。 “你认识?你知道他在哪里?”杨酥婵眼睛亮了。 “他不但认识,还是那位老儒生的弟子呢。”杨二郎在旁边接话。 “先生会收你为弟子?”杨酥婵的目光中满是狐疑。 崔渔不和杨酥婵计较,反而面带笑意:“你找老儒生作甚?” 杨酥婵是杨二郎的妹妹,和自己妹妹差不多。 再说了他看过人家身子,还不许人家发怒了? 他很好奇,杨酥婵和老儒生有什么交情,竟然去找老儒生? “我有一些东西要交给他,临行前师傅千叮咛万嘱咐,叫我务必在昆仑洞天碎裂之前,交到他手中。可谁知半路遇见小金鹏王肆虐为祸一方,事情就耽搁了下来。”杨酥婵道。 她本来不想多管闲事的,但是见到小金鹏王吞了一个村庄的人后,就忍不住出手了。 崔渔看着杨酥婵,心中不由暗自赞赏。 这是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好姑娘! 身为强者,或许只会觉得杨酥婵多管闲事,可要是换到弱者的视角,杨酥婵就是救世主! 和救世主一摸一样! “老儒生闭关了,他怕是不会见你。”崔渔看着杨酥婵,眼神中露出一抹惋惜。 “闭关?”杨酥婵一愣。 “开创自己的学说。”崔渔道。 “那他更需要见我了。”杨酥婵目光严肃:“临行前师傅吩咐我为老儒生送几本经书,老儒生想要开创学说完善大道,非要我这几本经书不可。未来大梁城能否保存下来,可全都要寄托在老儒生的身上了。” “寄托在他的身上?”崔渔愣住,想不到大梁城百万人口,竟然要寄托在老儒生的身上。 “你跟我来吧。”崔渔领着杨酥婵,一路向大梁城内走去。 “不必走路,我能驾驭宝莲灯飞起来。”杨酥婵手中宝莲灯卷起一阵彩光,然后崔渔觉得自己似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一缕彩光,向着大梁城方向飞去。 崔渔指路,二人转瞬就到了老儒生的家中。 老儒生的家里,宫南北不在家,季鲲鹏同样不知所终,唯有王毅站在院子里练习笔画。 “小师弟!” 看到崔渔走进来,王毅眼睛亮了,待瞧见杨酥婵后,似乎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一样,顿时磕磕巴巴起来: “这位姐姐莫不是从画中走来的?” “先生出关了吗?”崔渔敲了敲王毅的头。 这家伙人小鬼大。 “师傅这次闭关怕是遇见麻烦了,很多事情都想不通透。”王毅摇头。 “师娘呢?请师娘出来,我有十万火急之事,事关师傅成道。”崔渔压低嗓子。 王毅闻言略作犹豫,然后向后院走去。 不多时,自家那吊儿郎当的师娘,手中拎着一坛‘老白干’走出来,有些醉醺的看着崔渔:“你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师娘,这位姑娘有事。”崔渔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