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虏与西蛮交大秦不绝若线(2 / 2)

加入书签

都是历经数个朝代的老贵族——在郭康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他们直到奥斯曼时代,都依然能担任帕夏之类的高级职务,可以说深谙墙头草的生存之道。

老贵族们立刻宣布,自己也同情塞尔维亚人,可以给与必要的协助。同时,派心腹带上密信,从港口出发,直航大都,将塞尔维亚贵族军的规模、构成和补给情况,通知紫帐汗。

在南方的摩里亚和北方的特兰西瓦尼亚,刚收复的地区都有不少人响应叛军。而消息传到北方,几个叛服不定的罗斯大公国,又开始例行围殴莫斯科。神罗、匈牙利和奥斯曼果然也试图介入,大半个汗国,陷入了战火之中。

不过,单论危险性,这次却比上次要低。

郭康的希腊老师,专门研究过这段历史。他认为,从事后的各种文献看,贵族们提出的乱七八糟的理由,都只是临时性的借口。他还告诉郭康,从他自己当时的亲历,和事后的调查看,这些贵族连个统一的口号都没有。

海伦娜太后的种种措施,确实没法消除汗廷本身,和这些地方贵族之间的固有矛盾。但太后对这些人太熟悉,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就破坏了贵族们之间,那些传统却十分重要的组织方式。

由于事发过于仓促,贵族叛军缺乏统一的行动,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开始,很多人认为在山区自保就好,但加入的贵族和士兵数量超出预期后,众人就迅速膨胀起来,居然决定主动出击了。

由于叛军组织的混乱,郭康的学者老师,都不知道是谁提的这个想法,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个卧底。然而临时组成的贵族议会在一片狂热中,迅速通过了这个建议。这一举动,也同样迅速地葬送了他们自己。

和他母亲不同,巴西尔三世手里确实有一支可靠而庞大的军队。

太后倒台之后,可能是已经察觉到了情况将要有变,他就早早召回了之前因为被指控谋划“围园杀后”,而被迫逃离的李应麟。

为了尽快摆脱尴尬的身份,李应麟对此十分积极。他甚至提出,那些地方贵族虽然现在支持大汗,反对太后,但他们反对的其实是汗廷本身,并不值得信赖。

虽然他应该是最讨厌太后的人,但李应麟承认,太后的各种手段,实际上歪打正着地削弱了贵族们的战争能力。

这帮乌合之众,就是太后留下的政治遗产。与其等他们慢慢谋划,形成组织,不如早点下手,免得让他们恢复元气。

他还提出了一个借着支援威尼斯,把军队送到亚得里亚海东岸,从背后直捣敌人的计划。只是,事情的发展,比激进的李应麟方案更让人觉得离谱。这一点,估计当时的两人都没有想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