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明朝农民不当安安饿殍所以是文明洼地(2 / 2)

加入书签

格兰和东北的荷兰多次交战,败多胜少。最惨的时候,甚至被人破口入关,打到伦敦城边,纵火焚烧船坞,把英格兰海军的旗舰都给抢了。

面对这种难缠的敌人,士绅们的选择是主动勾结对方,引荷兰兵入关,把复辟的国王撵走。当时,荷兰内部同样矛盾重重,奥伦治家族与议会冲突不止,多次发生血腥的谋杀和政变。

因此,双方各取所需,奥伦治的威廉娶了英格兰公主,并被承认为国王。而他也把自己一党的产业和造船技术等,都带了过去。从此,当时的金融和造船中心,也渐渐转移到了英格兰,为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也为航海乃至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可见,如果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主动请他入关,是个非常适合士绅们的选择。

这大概就等于明朝末年,在皇太极立足不稳,无法压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时候,士绅们主动迎接皇太极赶紧入关,把崇祯轰走,再把公主嫁给他。

按照这种英式操作,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大明及建州八旗联合帝国”。从此扫除障碍,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虽然名字很怪,但人家英格兰先进文明,就从来不在乎这些。他们被外族都统治了八百回了,也没见说些什么,一看就非常豁达、进步。

当然,这样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通人很可能因为绷不住跑去造反。而且就算多了八旗的武力,如果按照英国那个力度,进行圈地,依然会有人不断起义反抗。

这一点,应该才是最大的区别。

明朝士绅自己就说过,“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正是因为失地农民不学习英国同行,乖乖饿死累死,而是整天造反,导致资本积累无法进行。明朝当然也就无法学习先进文明,发展资本主义。

后世有人认为,无法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华文明根底里出了问题。可见这片地方,是个文明的洼地,没有解决的希望。而具体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反抗意愿过强,缺乏忍耐力,可能就是这个文明的劣根性所在。

这个结论十分奇怪,但相信明朝士绅,一定会对此感同身受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