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66. 知识教的困境 占城港.莫祈平 莫祈平……(2 / 3)

加入书签

势力的很大压力,而不论是婆罗门还是星月教,都无法给他太多帮助,那么,对于代表了买活军意志的知识教,他自然是倒履相迎了。

婆罗门教本来就已不算是现在的强势宗教了,现在南边的几股势力,只有占人还信仰他们,安南的两大姓都是儒教徒,和他们这样根基在身毒的老宗教,更是格格不入,帮手一个也没有,便只能忍气吞声。

而信仰星月教的人数到底还少,未成气候,他们的根基在于时而到访的大食商人,以及随着大食商人的造访,在满剌加一带建立起来的星月教政权。可满剌加毕竟是隔海的地方,在占城这边影响力没那么大,再加上现在他们也深陷洋番的困扰之中,自己的国家衰弱得厉害。

在南洋这样的地方,一向是强者为尊,既然满剌加的船少来了,星月教的祭司很难获取支援,占城港这里为数不多的信徒,也正在被知识教逐渐同化——本来,一门新宗教能推行起来,主要就是因为信仰它能给信徒带来各方面的好处,新兴的星月教是靠着这点来战胜古老的婆罗门教的,但在更新更无私的知识教这里,所有优点都被上位替代了,这也就难怪这些本来就不算太根深蒂固的星月教信徒,纷纷跟着改易自己的信仰,去追求更有利的知识教了。

如此一来,宗教委员会在南洋的发展,还算是一帆风顺的,至少阻力不是太大,短期内,还用不着打什么宗教战争。他们现在最主要的烦恼是两个:第一,知识教扩张的速度比规划得要快得多得多——这其实不能说是多好的事情,但宗教办公室居然没有办法遏制——任何人都可以在了解了知识教的教义之后,跑回家乡去传播信仰,这怎么遏制?野和尚念歪经的现象就是在华夏都无法根除,更不必说山高林密的南洋了!

这种飞快的扩张,在外人看来是令人畏惧的,一年多的时间,知识教的名声已经传到安南境内深处,甚至让安南阮、黎两姓都感到很棘手了,因为他们两姓的争斗,其实就是两大汉人地主血系的争斗,主要根基在于他们自己的农庄所生产出的农兵,再加上拉拢附近土人部落出兵相助,如此方才成势,但知识教一出现,土人部落立刻转移了兴趣,便是他们自己的农庄里,底层的农户、族人,对知识教的兴趣也比儒教要大得多……自家的根基都不牢固了!这还让他们怎么互相争权夺利?

至于说,知识教的消息,反向传播到木邦乃至华夏境内的番族那里……这消息还没传到占城港这边来,否则他们会更头疼的,因为这关系到知识教现在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按照最开始设计的制度,知识教只能在南洋等番族生地传教,是不允许染指汉人,以及向华夏境内反向传教的。

但现在,所有祭司都受到了强大的压力,那就是移民到南洋来的汉人,尤其是最近新移民过来的那批罪民,他们的入教冲动非常的猛烈,而且轻易无法打消,就说十三号林场吧,原本在那里上课的婆安祭司,察觉到范老实一家人的入教意愿之后,已经和阿美打了招呼,换了她去上课。想着以阿美的性别,以及她的着装习惯,应该能拦住范老实开口,结果,他倒是不敢往前凑了,但换了他老婆来……这会儿,居然更进一步,来宗教办公室这里堵门了!

当然,按照规定,不允许发展汉人入教,这是铁打的理由,想要彻底拒绝,只需要抬出来说便可了,但阿美并不认为这么做能真正奏效,就像是他们也不愿知识教飞快扩张,但还是事与愿违一样——归根结底,这是知识教宽泛的教义和松散的架构决定的。

松散的结构,决定了知识教没有自己的武装,不可能在武力上消灭掉‘野和尚’,而宽泛的教义又决定了他们的祭司实在是很好生产的:根本不需要学习教义,因为教义本身就不深奥,是新写出来不久的,甚至很多人对教义完全没有认识,他只需要听说了黑洞量子神明的存在,以及,‘参拜神明,进行学习苦修可以获得神明赐予的智慧’这最基本的逻辑,再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从拼音班毕业了,会说一点汉话了,会一点数学了,知道了汉人是怎么种田的……只需要知道这些,他就立刻可以回到家乡,去做一个知识教的祭司了!?像是阿美这样的在编祭司,不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吗?当然,她们的学问会学得更好一些,同时,对教义的掌握也更深入,同时她们是拿委员会发下来的补贴的,但所有区别也就只有这些了,如果一个人不想要这为数不多的酬劳的话,那他完全可以自主自发地转化为祭司,知识教对他个人所有的惩戒,仔细想想居然只有一点,那就是不给他进编制!这辈子都不给他发工资!

……这威胁有力吗?用宗教办公室张顾问的说法,就算是山阳道的百姓来了,都不会害怕的,是以,宗教办公室现在就有点儿进退两难了:不拒绝汉人入教,直接违规了。拒绝汉人入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人想要向真和尚靠拢未遂,迟早有一天会自己捧出假和尚来。

而哪怕是刚做神职人员不久的阿美,都能看出假和尚的不妥来——固然,大部分假和尚可能也是好心,只是出于虔诚的信仰,想要传播知识而已,但是,时间久了,谁说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