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50 咸饭团 济州府.流民 流民们进了山阳……(2 / 4)

加入书签

,但迁徙路上,到底还是保留了比较良好的秩序,他们从安德府一路前行,忍耐着越来越稀薄的粥水,慢慢地来到济州——在这里,流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扩音喇叭,还有那虚无缥缈的,咸饭团的许诺,因为在济州,买活军就正式接手流民处理了,办事处拿了敏朝朝廷的钱粮,接过了把人送到买地的责任,济州也是特进士的一个界限,再往南去,就没有特进士在州县里任职了。

经过了这一路的教育和自学,京畿流民们已经不是离开家乡时的模样了,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他们从根本不知买活军为何物,变成了买活军最虔诚的信徒,不论是对买地的富饶,还是买活军的强大都深信不疑,唯恐有一丝违逆买活军安排的想法出现。

就譬如这会儿,山阳道流民刚流露了一丝想要赖在济州府吃救济的想法,便被立刻严厉地呵斥了起来,“赖在济宁?呵,只有被逮了去挖矿的份,还想着吃买活军的救济?可知道济州府已经没几个特进士了,衙门里的老爷,看待落单的流民,是多么的虎视眈眈?你当他们看的是人啊?他们看的是钱,是矿,是肉!你?你不过就是一头肉猪罢了,还想着算计得过他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斤两,只是惹人笑话!”

话不中听,可道理让人无法反驳,流民群里刚起来的舆论浪潮便立刻被扑灭了,这些眷恋故土的流民们——山阳道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宗族强大的百姓,他们是尤其舍不得离开家乡的——他们嘴唇翕动着,不甘心地发出细细碎碎的噪音,但却不敢用家乡话和身边的族人们轻声抱怨:这也是规矩的一条,必须用官话说话,行走时不得高声笑语,必须保持沉默,触犯了任意一条,若是被巡查的大人们抓到了,或者呵斥,或者拉出队伍就是一顿鞭打!

队长这里,虽然没有鞭打的权力,但他可以高声呵斥,引来巡查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就是逃不过的鞭打,因此众人虽然偶尔也能低声交谈,但这会儿却无人敢于抬杠,就算是愣头青,也被长辈兄弟们猛然瞪了一眼,不再继续意气之争了:这还没吃上饱饭呢,脾气就涨起来了?再说,这想法也是天真!这些年来,年年旱灾,就算在济州府死皮赖脸赖到明年,回家去种地了,明年又旱那该怎么办呢?

山阳道这里,没有通州那么旱,但水位也很浅,沿着河堤两岸,流民们一路走一路都能看到纤夫们在整修河滩,他们不着寸缕,身子黝黑油亮,肌肉干巴巴的盘在身上——但毕竟不是骨瘦如柴,在肌肉和皮肤之间,似乎还能隐约看到一点儿脂肪的影子,在运动时作为肌肉滚动的润滑。

伴随着劳动号子,他们挑起了沉沉的担子——这些漕工他们是有力气的!队伍里的流民们从那挑担弯曲的幅度,还有行走时颤动的艰难,推测着一担的重量,并且不由自主地和自己对比了起来,他们有些不甘心地吞了吞口水:现在……现在当然是不能比的了,若是在从前的好日子里,吃饱喝足又没什么病痛的话,大概一担子也能来上这么三四百斤的!

但是,一担子的买卖,和整整一天都这么干活,那当然又是不能比的了,这个道理农民汉不会不知晓,他们只能在心底有些含酸带醋地想:这毕竟是济州府,是富庶的地方,便连漕工都见过世面,饮食上肯定吃得比他们要好,力气大一些——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漕工们的饭来了!”

队伍一时骚动起来了,大家都伸长头去看河滩下方,果然,沿着河堤边上较平缓的路面,六七个人推着独轮车慢慢地走过来了,独轮车上头尾各放了两个高大的饭桶,还有未全散去的蒸汽,他们不再往前走,就在河堤的阴影里停下来了,纤夫们把河滩上的碎石纷纷挑到了远方一处缓坡之上,回来跳到河里擦洗了一下,就这样赤条条地落着水珠,走到车子前头来拿饭。他们似乎很习惯于流民们的打量了,对于这些路过的外乡人熟视无睹,甚至也不想着在他们面前遮掩一下身体。

“还真是咸饭团!”

队伍对于他们的赤.裸,反应也很平淡,这都是农民,没有可什么矫情的,天气热起来,谁家下地干活几乎都是这个样子,无非就是兜裆布穿不穿的区别而已,至于女眷,要么不出门,要么出门了就当看不到,这时候把眼睛一别,就当看不到,继续往前走就是了,这也是遵从规矩——不得随意停下。要说起来,吃食还比男人的□□更让她们好奇,“当真给吃的大米饭?没杂粮?”

“雪白的饭团!现浇盐水!”

都是在眼皮底下现场烹饪的,真没半点弄虚作假:一油纸包雪白的盐粒,倒进一大盆开水里,拿饭勺搅和一阵子,使其融化,再从一个大罐里取出一坨深灰色而腥气的东西,投入盐水中,让盐水变成一盆混浊而带了浅灰色的液体,往饭桶里一泼,用饭勺上下搅和,让米饭吸收盐水,从原本散碎的蒸饭变得少有粘性起来了。

接下来,发饭的人就开始包饭团了,一手细纱布,一手饭勺,舀起一大勺饭,放进细纱布里狠狠一攥,一个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