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1. 巾帼英雄(二十五) 晋江文……(2 / 2)

加入书签

高兴。除却后金崛起,朝廷内讧严重减少驻守边关的将兵,防线被自己人破坏,未尝不是永平四城失守,京师被围的原因之一。”

“京都之围后,袁崇焕被弹劾后,崇祯皇帝再次启用孙承宗。孙承宗担起重任后准备在辽东修复大凌河重新构建防线。但因边关随时可能遭遇后金袭击,加上之前精兵简将,导致兵力调配不足,工程缓慢。”

“秦良玉知晓后,与其侄秦翼明率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石砫兵驻守大凌河,确保了大凌河的修复工程如期竣工。”

听到这里不止皇帝,就连孙承宗等将领也松了一口气。面对辽东艰难的局面,谁不喜欢这样的神队友,然而孙承宗不知道,很快就有这样的笨蛋了!

“崇祯六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和媳妇张凤仪奉命分兵,石柱营参将张凤仪陷于河南侯家庄孤军无援,奋战至死。在目睹兄弟一一战死后,秦良玉又不得不开始承受晚辈在她之前战死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

“次年,马祥麟回川,恰欲张献忠起义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与赶来平乱的秦良玉前后夹击,击溃张献忠。张献忠退走湖广后,接受朝廷招安。然六年后,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

“督师杨嗣昌自请入川剿贼,调川中精锐入楚,意图驱贼入川后合围。四川巡抚邵捷春只得带着老弱残兵守重庆,所倚重的将领只张令和秦良玉。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邵捷春却不争天险,消极防守,秦良玉指出这种布防的弊端无果。”

“张献忠的盟友罗汝才攻打夔州遇秦良玉不战而走,秦良玉趁势追击,夺其帅旗,击溃其部。”

“然秦良玉的盟友却十分之坑,张令因轻敌被张献忠义子张定国射杀,所部溃散,溃军慌不择路竟冲击来援的秦良玉所部,这般自乱阵脚,结果可想而知,此役明军近三万人战死。”

“秦良玉于是求见四川巡抚邵捷春,表示可以调两万石柱增援,请求官府出一半粮饷。然因邵捷春与督师杨嗣昌有私怨加上府库空虚没有现粮,直接拒绝了秦良玉。朝廷连一半军饷都拿不出来,内部官员还不忘私怨斗争,当真是国之将亡了。”

“又过两年,崇祯十五年,马祥麟奉命坚守襄阳,城破之际留遗言于母亲‘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注1】’,最终战死殉国。秦良玉再一次经历丧亲之痛,这一次失去的是独子,然依旧不改其志。”

“次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再犯四川。这个楚王朱华奎也是一个国丈周奎式的蠢物。朱华奎府内钱财堆积如山,张献忠进攻武昌前,湖广地方大员因官府分文皆无,凑不到军饷于是齐聚楚王府,跪求朱华奎捐资助饷。”

“朱华奎指着洪武皇帝朱元璋赐给楚王的裹金交椅,说要充军饷就这把椅子吧,其他没有。这就是古代规矩多的弊端,你放现在,管你是不是御赐,国家都要亡了,御赐的也给你搬去做军饷。”

“但在大明,御赐裹金交椅自然不能充当军资,前去的官员一文钱没要到。后来武昌陷落后,楚王被丢进常见溺死,张献忠从他府中取得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敛了一辈子的财,最后就是张献忠的库房管理员。”

“金银在市面上流动才是钱,在库房堆着积灰,那就只是钱,显然守财奴们看不穿这一点。”

“从周奎、楚王之流可以看得出来,大明朝不是没钱,而是钱在不该在的地方,都被皇亲国戚占据了。遇到这群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亲戚,除非老朱家也能出一个雍正这样的抄家皇帝,或有几分缓解社会矛盾的可能性。”

“然崇祯白得一个刻薄多疑之名,大概是做不到雍正那程度。雍正做皇帝如何暂且不评价,但虎是真的虎。当然了,前有晚年昏聩的爹,后有败家儿,要是不够虎,清大概能够早几十年灭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