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四章 长生道(求月票)(1 / 4)

加入书签

东方诏的话,没让沈长青意外多少。 虽然斩圣刀没有入七品行列,但好歹也是六品道兵的水准。 对方在得到自身气血蕴养的情况下,被动激发出来的刀鸣,能让覆盖天地范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毕竟人族天地,严格来讲不算太大。 如果说中千天地也有区分的话,那么人族天地大概只相当于最弱小的中千天地。 同理。 强大的六品道兵,差不多相当于神境九重十重的强者。。 此等强者显露神异,让其他人得到感悟再是正常不过了。 说到底。 人族现在都太弱了。 所谓的大宗师也好,极境也罢,在诸天万族中都属于最底层的存在。 说句难听的话。 真要种族开战的情况下,炮灰都算不上。 这等境界的修士,跟神境后阶的强者相比,差了何止是十万八千里。 能在后者身上得到一些机缘突破,非常的合理。 在得到沈长青的承认以后,东方诏沉吟了下,说道:“沈镇守,有件事情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既然斩圣刀有如此作用,不如我等召集一批以刀道为主的高手,然后再用此手段相助于他们,说不定能让我人族诞生一批真正的刀道强者!” 东方诏面露正色。 他不是开玩笑的。 只是一声刀鸣就能传遍天下,让不少人进入顿悟状态,就能看得出来斩圣刀的强大。 根据镇魔司的统计,所有极境以下的修士,在进入顿悟以后,基本上都是突破了原有的一个小境界。 比如说从大宗师巅峰,进入到极境。 又比如说,从初入大宗师,突破到了大宗师中阶等。 至于极境及以上的强者,虽然没有在顿悟的情况下,直接突破原有境界,但也是各自有一些收获。 一声刀鸣就有这样的伟力。 如果真召集一批强者,让他们全心参悟斩圣刀的话,绝对会有更大的收获。 东方诏话语中的意思,沈长青也是明白了过来。 “要是召集一批刀道高手来参悟的话,的确是有成长的可能,此事东方镇守可以去做,到时候我会让斩圣留在镇魔司里面,具体如何,届时再行商议。” 他点头同意。 能增长人族实力的事情,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紧接着。 沈长青目光落在东方诏身上,脸上有好奇神色:“若我没有看错的话,东方镇守所走的路线应该不是武道跟神道吧!” 回来的时候,他就想找对方聊聊了,只是没有时间而已。 如今这位刚好上门,正好可以了解一番。 东方诏闻言,微微一笑:“果然什么都是瞒不过沈镇守,我所走的路线乃是延续原先镇守使的路线,后来从沈镇守留下的武学总纲中,得到了一些启发,进一步完善个中体系。” “此道何名?” “长生道。” “长生道!” 沈长青神色一动。 他没想到,东方诏竟然会把自己所走的体系,命名为长生道。 何谓长生! 实则不朽! “我等镇守使为守护人族,曾借用妖邪力量,导致寿元大损,我以长生二字命名,便是希望此道者皆能长生不朽,护我人族周全!” 东方诏解释说道。 长生道! 除却希望此道能长生以外,更是希望人族能不朽。 镇守长生。 人族便可不朽。 沈长青脸上流露出兴致:“我想要与东方镇守论道一方,也好看一看所谓的长生道,与我等所走的道有什么不同。” “乐意至极!” 东方诏欣然同意。 他早就有跟沈长青论道的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开口而已。 如今对方率先提出来,又岂有拒绝的道理。 正好。 自己在长生道中尚有许多疑惑,说不定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答案。 “好……” 沈长青颔首,当即讲述自身的道。 所谓讲道,实则就是把自身修炼的体系,以及自我的一些感悟,毫无保留般说出来。 他所走的道。 人族皇庭时期称为仙道,如今人族称为武道。 不管是仙道亦或是武道,都只是一个名称而已,道仍然是那个道,不会有任何改变。 随着沈长青开口,空间微微震动,周遭的天地灵气都好像是受到了牵引一样,向着小院所在的方向汇聚过来。 待到灵气浓郁到一定程度以后。 紧接着。 就能见到有灵气凝聚成为一朵朵青色莲花,自上空中飘落下来。 先是小院中有莲花飘落,然后就是潜心阁,再到镇魔司,最后整个国都上空都被浓郁至极的灵气覆盖,大量的青色莲花飘落下来。 “那是什么东西!” “好浓郁的灵气……” 国都中,所有人都是看着飘落下来的青色莲花,脸上满是震惊神色。 等到有人触摸到其中一朵莲花的时候,莲花顿时消散开来,化为澎湃的灵气汹涌入身体当中。 那一刻。 所有人都是为之疯狂。 在如今灵气匮乏的年代,一朵青色莲花蕴含的灵气,都能比得上以往一个月的潜心苦修了。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现在武学总纲传遍天下,修炼习武的事情已经彻底普及,不管是文人雅士,亦或是乡野村夫,大多都是有一些修为在身,只是不强而已。 因为真正有天赋的,基本上都被武院给收取了。 剩下的一些漏网之鱼,也都是被各门各派接纳。 总的来说。 这是个人人都可修行的年代。 所以灵气莲花的出现,对于国都内所有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就在这时。 国都上空突然间出现了沈长青的身影,浩瀚威势随之扩散出来。 “沈镇守这是在做什么?” 古兴感到有些牙疼。 这位才回来多久,就接二连三的出现种种异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