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章 第 94 章(2 / 3)

加入书签

:“十三年前,宣儿离世那年,有一位贵人也失踪了。” “贵人?” 叶琬抬起头,试图从他的眼神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谢昭问她:“你知道大盛皇室的诅咒吗?” 皇室之中,只有一个皇子能活过十岁。 叶琬沉吟片刻,说道:“略有耳闻。” 原文中提起过,大盛徐家,从建国开始就被厄运纠缠,不仅皇帝总是遇上妖邪,连皇子都会无辜暴毙。 无论男女,十岁前肯定会因为各种意外丧生,落井坠楼,中毒生病,甚至还有被闯进宫的野狗活活咬死的例子。 第一任皇帝生了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活下来。 直到宫里来了位孙天师,此人擅长巫蛊秘术,对奇门术法更是十分擅长,他很快发现宫里的异样,便让皇帝重建归元寺,虔诚祭拜了一整年。 皇帝听了他的话,后来终于能留下一个孩子。 日后每一任皇帝,都要循着祭拜归元寺的规矩,直到如今,虽不能彻底摆脱那份诅咒,但终于能保住一个徐家的血脉。 可叶琬不明白,这和谢凌有什么关系。 “十三皇子本不是应该留下来的孩子,在他之前,有一位谨渊太子。” 谢昭道:“谨渊太子才貌出众,学识渊博,是大盛历任来最优秀的储君,他与太子妃琴瑟和鸣,在京都内留下了不少美谈,可是后来,太子殿下却在宫外遇害,连带着太子妃一起,双双死在了那场大火里。” 谨渊太子…… “当时太子身边带了几十名护卫,没有一个活下来,其中失踪了两个人。” 叶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声音都在颤抖。 “哪两个?” 谢昭缓缓道:“一位是太子太师,还有一个……” “便是刚满六岁的皇太孙。” “……” 谢宣离世的那年,皇太孙也随之失踪,同时,谢凌来到了谢家。 答案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那宫里知道吗?” 令叶琬更惊讶的是,谢昭居然点头了。 他说:“宫里那位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好好活下去,就算大盛倾颓,也不用他来承担。” 皇宫是权利中心,其中的险恶只有那个地方的人才明白,再加上还有一个诅咒的阴霾压在皇室上空。 所有人都知道谢凌是谁,但他们心照不宣,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一辈子顺遂无忧地活下去。 他不仅是仙门谢氏最疼爱的小儿子,也是大盛皇朝拼命护下来的皇太孙。 若他回宫,定然逃不了被诅咒连累的命运。 叶琬抑制住突突直跳的心脏,问他:“失踪的太子太师,是叫萧澈吗?” 谢昭垂眸望向她:“你知道?” 叶琬摇头:“我不知道。” 谢凌在天照山时,与她说的那位老师,想必就是太子太师。 太子与太子妃没有时间教养孩子,便托付给皇后,而太师则有机会亲自扶养谢凌。 那六年里,多的是给他种髓寒蛊的机会。 “谢凌知不知道?” 谢昭思索片刻。 “他当时还小,应该不记得。” 真的不记得吗…… 叶琬隐隐回忆起来,当初她第一次进宫,在谢凌房里看见他做的的法阵。 那是他一日又一日,不眠不休为皇后做出来,可以护她平安的东西。 当时她还在惊讶,那么目中无人的小少爷,居然会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做这种事。 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皇太孙,那场大火,还有萧澈这个人。 临走之前,谢昭却对她道:“叶小姐,今天我对你说的话,你可以当做不知道吗。” 他的意思应该是…不要告诉谢凌。 谢昭有些担忧地看着她。 “皇室的诅咒,只要是他们的血脉,没有一个能活下来,如果谢凌也是这样…你们的孩子夭亡……你会不会离开他。” 叶琬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地看着曾经对她那么冷淡的男人,有一天会小心翼翼地询问她,好像生怕叶琬说出那个字。 其实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包括谢凌。 他可以对自己说出从前的经历,却不愿意说他究竟是谁。 也许和谢昭一样,他也会担心她不能接受这件事。 那个青涩傲慢的少年,每次与她在一起,露出来的担忧表情,大概便是如此。 可叶琬却说:“我当然不会在意。” 她眼神坚定:“既然要做他的妻子,我就相信他,一定能保护好我和我们的孩子。” 虽然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可若她能留在这里,也会选择相信谢凌。 * “我们要个孩子吧。” 夜里的时候,叶琬对他说了这句话。 谢凌身体一僵,抬起头怔怔地看着她,墨染般的眸子里漾出几丝忧郁的情绪。 他想松手,却被叶琬伸手抱住。 少年劲瘦的后背覆着忙碌后的细汗,但仍然清清爽爽。 叶琬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应该说,他一直在担心这件事。 谢凌手指颤了颤,脸色有些白。 他忽然不可控制地慌乱起来,全然没有方才那股狠劲。 面对叶琬的要求,他也十分心动。 可是…自己可以吗? 如果结局还是和诅咒一样,她会不会离开他。 他绝对不能接受她离开自己。 “现在,太早了。” 叶琬道:“不早,你不喜欢吗?” 谢凌长睫低垂。 当然喜欢,做梦都想…… 他手指一紧,猛地埋头压下来,细密的吻落在她的小腹上。 叶琬觉得小少爷一定是在逃避,想让他起身面对自己时,手还没伸下去,他便迅速往下。 “谢凌!” 她惊讶地抓紧被子,眼里沁出一层薄薄的水光,无力地想去将他捞上来。 可他根本不给叶琬这个机会。 她真的觉得自己快死了…… 身体紧绷,浑身被无数根羽毛轻轻扫过一般,所有的感官都变得敏锐。 搭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