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7 章 107(一更)(2 / 3)

加入书签

见还是没主见了。

这份“吝啬”也在武媚娘的预料之中。

不过想到女儿能凭本事让刘仁轨和刘仁愿为己所用,若这番委任真出了意外,她应当也能想办法解决的。

若还不成,再由她来居中策应吧。

除却阿菟那头的情况,她这边也有不小的麻烦。

陛下意图起驾回返长安,这一次她是必然要随驾回返的。

这是她在显庆二年抵达洛阳到如今,第一次折返长安。而这一去,起码也要一年的时间。

她在洛阳的话语权远比在长安高得多,离开此地还真有点舍不得。

但归根到底,长安才是李唐的帝都所在,她是不该对天子回宫有所置喙的。

那么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洛阳在她离开后也不会脱离掌控。

好在,洛州牧是她那小儿子李旭轮所担任。因旭轮年不

() 满三周岁,洛州事务自然不可能由他过问。

洛州长史贾敦实人品与实力都不差,虽是在做事上一板一眼了些,却也正合乎武媚娘的需要。

洛阳元氏知情识趣,代表着洛阳世家的想法。凭借着汇报洛水之上拱桥的修建进度,还能将洛阳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带到她的面前。

东都尚药局因孙思邈的存在,正在陆续栽培医疗好手,也在收容洛州境内的病患,争取着此地的民心。

而已经在洛阳商户之中站稳脚跟的回纥商人,则行将启程前往梁州,前去一并筹划第一批粮食的酿酒行当。或许她身在长安,还要更容易过问一些。

这样算起来,已是洛阳朝野均有人脉了。

没有外戚势力从旁协助又如何?她自己便是自己最大的助力。

远行在外的女儿,又何尝不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她,要想冲破这种种桎梏,就看有没有剑走偏锋的勇气了。

她转头朝着桑宁问道:“我之前让你往玄奘法师处问询,他怎么说?”

桑宁应道:“他说,洛阳西苑比之长安大慈恩寺清净,若是陛下与皇后垂怜,不如让他继续留在此地翻译经文。或者让他应邀前往白马寺修编经书。”

武媚娘颔首,那就是暂时不回长安的意思。

这样一来,大慈恩寺和西明寺的住持,都需要重新择选一下。

而这个选人的相关事宜,以陛下如今的情况看,恐怕是没这工夫多加过问的。

或许,在回到长安后,还有另外的一件事能让陛下多分去一点注意力。

她心中一步步有了成算,方才短暂浮现出的烦躁情绪,就被她尽数压制了下去。

洛阳境内的暑热已一步步退去了,正显出天高气清之态。而当她置身于这皇城最高处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被日光染出金絮的云团慢慢在秋风中舒展开来。

她忽然扬声说道:“备马!”

桑宁本以为皇后要继续就着玄奘法师的事情往下说,竟冷不丁听到了这样一句。

当她抬眸之时,就见皇后目光已投向了远方。

若说她此前所思乃是洛阳方寸,此刻便好像在这双灼然的眼睛里,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愣着做什么,”皇后伸手朝着洛阳宫城之外指去,“我要去看看这洛州地界上的秋收。”

------

孙仁师自航船着陆后所见,空气中也是一片黍麦成熟气息。

他有一会儿在想,自己是不是登船错了地方,要不然为什么感觉看到的景象过于平和,不像是边地的样子。

可又转念一想,泗沘城终究还是昔年的百济王都所在。

这周遭总不至于是个不开化的样子。

再加上百济反叛军势力已被暂时压制了下去,更应该显示出平和宁静的样子。

他朝着自己绑着匕首的乌皮六合靴上看了眼,发觉上头没被沾染上什么尘土,这才挺着胸膛往前走去,显出几分骄矜傲气的

样子。

这已是距离洛阳下达敕令的二十天后。

自洛阳往营州的加急奏报,连带着一并前来的医疗队,只花了四天的时间就赶到了营州,将敕封安定公主为熊津大都督,并调派水师前往熊津的诏书,送到了苏定方的手中。

不过李治大概都没想到的是,李清月在百济地界上大展身手的同时,可没忘记联系苏定方。

在刘仁轨协助她将那封送回长安的奏报写完后,还有一封写给苏定方的信。

倭国、新罗的动作和百济境内发生的变化,连带着她对拿下百济叛军后的军事考虑,都被一字一句地写在了这封信中。

而这封相对正式的军情往来,是她亲自写就的。

所以当诏书抵达之前,苏定方对于百济那头的情况已基本知道了。

他也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公主对于战局和人心的洞彻。

百济战事的收尾本就是苏定方在无奈之下的选择,也对此颇有些遗憾,现如今公主已为他扫平了这个遗憾,比起寻常的战事获胜,还要让他有所触动。

更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公主在赢下了百济这一战后并未对此有何骄狂的表现,反而在信中说道——

熊津若要支援高丽战事,必要北上攻破高丽山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