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的“朋友”不一般(2 / 4)

加入书签

,现在皇帝想纳妃了,就让我们随便上一道奏疏……那皇帝答应痛快了,君臣之间倒是和谐了,天下人会怎么想?

哦,感情你们君臣在这里唱双簧呢?

必然是有“事出有因”。

一定是因为钦天监、太常寺等为首的玄学派,掌握到某种天机,发现了天机跟人伦的联系,发觉皇帝这时候就应该顺应天命纳个妃,如此才能为大明开枝散叶,然后巴拉巴拉说一堆……结果就是皇帝顺应天命,同意纳妃……

这才是正经的流程。

徐琼苦笑道:“非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谢迁道:“难道你觉得没必要?”

徐琼还正想说呢,皇帝的心思转变,自己违背了当初的承诺不纳妃,现在坏人却让我们来当,凭什么?

再说了,纳妃之后,对我们这些当官的真就是有好处的?

嘴上说,皇帝广纳妃,多生儿子,是为了大明的稳固,但其实除了朱祐樘的老祖母和身边的亲信太监之外,旁人对此事真有那么上心吗?

管你有没有子嗣呢,就算你没有,给你过继个过来都行。

反正以后也不是没有,你死了十几年,我们都能给你过继个儿子来,有什么事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那是要找太常寺的人?”徐琼没有去跟谢迁过分争论。

谢迁起身道:“礼部与太常寺走动甚多,还是你去说,或者去找钦天监正吴昊,他最近似是有些不顺,你正好去提点一番。”

徐琼想说,为何不是你去?

但看谢迁那态度……徐琼瞬间明白。

自己想拿谢迁当枪使,但谢迁在朝的地位明显比他徐琼高,哪有职位高的被职位低的利用的道理?

以谢迁的老奸巨猾,随便一个反手扣杀,感觉上是给他徐琼出主意找钦天监的人去讲什么天意,但其实就是谢迁把难题反丢给他而已。

现在不是你徐琼出头,也得是了!

……

……

翌日。

朱祐樘仍旧没有上朝。

在宫里,朱祐樘接见了张周和唐寅一行,唐寅作为出使辽东审查潢水一战功绩之人,除了兵部主事的职位之外,还会加辽东巡察御史的职位,同时再加个“研武堂佥事”……这职位唐寅自己都不知道是干嘛的。

总之官从正六品,变成了从五品。

却没有挂员外郎的职位……

看起来是升了一级的京官,地位瞬间感觉高了很多,但唐寅又知道自己等于是被半发配到地方,而大明的规则是京官发地方至少涨三个官级,他这个才涨了一级……

“唐卿家,你此番出使朝鲜,将会持节杖和国书,名义上是前去册封朝鲜国藩主之子为世子身份,同时与之商讨一同出兵之事。”朱祐樘道,“此行你会非常辛苦,要在一个月左右时间抵达,中途还要前去沈阳,至于具体的事项,都会由莱国公跟你讲明。”

唐寅拱手道:“臣领旨。”

朱祐樘笑道:“秉宽啊,朕倒觉得,你眼光不错,这唐寅也算是栋梁。看他精气神,应该是能胜任此差事,建功立业应该不在话下。”

唐寅想问什么,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在乾清宫,皇帝不问他,他没资格发问。

张周替他把问题问出口:“陛下,您看在唐主事事成之后,是留在朝鲜,配合朝鲜出兵呢?还是让他回沈阳,协助陆中丞等人出兵?”

“这……当然就先别着急回来了。”

朱祐樘的话,差点把唐寅吓得双腿直接软下来。

张周从旁边拎了他一把,笑道:“唐主事,这是陛下欣赏你,留你在朝鲜,你便相当于大明的国使,李朝出兵之事皆都要受你的管束,你是去当监军的。”

“那……那……”

唐寅话都说不利索了。

张周问道:“对了唐主事,你还准备带什么人前去朝鲜?我这边跟陛下请示过,调给你二百人的出使队伍,配合上新式的火铳,至于火炮嘛……给你五门轻便的炮,这是为了保障你能平安抵达。给你多少东西,你要如数给带回来。”

唐寅一听,这还怕我把火炮和火铳落在朝鲜不成?

话是张周问的,但唐寅则是恭敬对朱祐樘回道:“臣找了曾经的好友,如今为举人的徐经,一同前去。”

“好。”朱祐樘道,“朕会让辽东巡抚,再派几人协同你前去,也是为方便商议行军部署。至于那徐经……虽然之前在科举时,有一些行为不端的行为,但到底他也有心为大明效命,若是他此行朝鲜能顺利完成,朕会酌情给他升赏的。”

唐寅本还以为皇帝会直接给徐经个什么官之类的。

听到只是在完成出使之后,才能升官。

唐寅都替徐经觉得可惜……但再一想,这有什么好可惜的?你自己主动请缨去的,又不是皇帝或张秉宽找你的,就算你毛遂自荐,也要看你能力如何。

如果有勇气就能加官进爵,那大明的官职也太不值钱了。

……

……

张周跟唐寅一起面圣之后,再一起跟着萧敬往宫外走。

“都收拾好了?”张周笑着问道。

唐寅道:“还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