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2 / 5)

加入书签

不一会在场的侄媳侄女都有贺礼送出 , 就是年纪最小的侄女也捧着一幅绢画给十二王祈寿 , 反倒是徐云栖被落了单 。

这种事原也不会有人太在意 。

偏生陈王的母亲陈贵妃与皇后等人论起这些孩子们的手艺 , 攀比儿子媳妇那是娘娘们的家常便饭 。

熙王妃这才想起徐云栖不曾送礼 , 她回头看了一眼儿媳妇 , 徐云栖朝她无辜地眩了既眼 , 表示自己并不知今日是十二王的寿辰 , 熙王妃倒也没太意外 , 这个儿媳妇除了一身医术 , 恐怕没下过厨 , 也没拿过针线 , 这会儿忘了十二王的寿辰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

偏生熙王妃这一眼就被有心人发现了 。

秦王妃笑眯眯看着徐云栖 ,

“ 珩哥儿媳妇好像还不曾献寿礼 , 对了 , 我记得那日十二王也曾教过你学箭吧 。

殿内静了一瞬 , 徐云栖倒也大方起身 , 朝皇后欠身道 ,

“ 娘娘 , 孙媳手艺笨拙 , 就不献丑了 。“

裴循也在这时回过身 , 朝她慢慢投来一眼 , 这一眼含着云淡风轻的笑意 。

皇后哪会怪她 ,

“ 你是什么性子本宫还能不知道 , 你赠了你十二叔两瓶药油 , 便是最好的寿礼 。

提到这一处 , 皇帝愚起十二王的膈伤 , “ 循儿伤势如何了 7“

裴循起身行礼道 ,“ 父皇 , 儿子已痊愈 。“

徐云栖给裴循疗伤的事 , 瞒不过皇帝 , 皇帝看着徐云栖颉首道 ,“ 都是珩哥儿媳妇功劳 。“

裴循笑着应是 。

裴沐珩自然不会让妻子置于尴尬之地 , 很快起身绕至殿中 , 朝帝后施了一礼 ,

又与十二王作援道 ,

“ 侄儿一直记着今日是十二叔的寿辰 , 故而快马加鞭赶回 , 倒也带了一件寿礼要献给十二叔 。“

“ 哦 ? “ 裴循明显满脸兴致 ,

裴沐珩抬首往身后望了一眼 , 只见黄维捧着一物快步上前 , 裴沐珩从他手中接过此物 , 再而递至裴循面前 。

裴循目光落在那一物 , 幽幽眯了眯 。

“ 半月前 , 侄儿亲自领着五干精锐潜伏入山 , 终于擒得蛮族之首孟衍 , 孟衍这些年不仅不给朝廷缴纳赋税 , 甚至打劫官粮 , 实在可恨 。“

「 不过孟衍此人弓艺娴熟 , 便是侄儿也吃了他不少苦头 , 所幸陛下麾下的官兵终究胜他一筹 , 侄儿便在他们的灵山顶擒获了这把弓 , 十二叔最喜收藏名弓名箭 , 这把引便献给十二叔当寿礼 。“

这本该是一段佳话 , 甚至谁都要赞一句裴沐珩与裴循叔侄情深 , 毕竟当初裴沐

珩是裴循带出来的 。

但这里头却有一桩典故 。

早在十国之际 , 朝廷为了招抚异族 , 遣人去灵山谈判 , 最后双方和谈成功 , 当时的承前太子着人在灵山立了一块碑 , 将朝廷官员与蛮民领袖共刻其上 , 象征情谊永存 , 东赠了一把好弓给当时的蛮民领袖彭玉山 , 这把弓世代相传 , 如今到了孟衍手里

本没什么 , 可那位承前太子后来忠逆父亲 , 造反成功登基为帝 。

十国去当今大晋有上干年之久 , 这段旧闻知之者甚少 。

偏生熟读史书的裴循知晓 , 皇帝也知晓 。

皇帝捏着那串沉香珠 , 往背搭上一靠 , 饶有兴致看着二人 。

裴循深深凝望裴沐珩 , 旋即大笑一声 ,

“ 好弓 1“

他接了过来 , 手中一沉 , 这把弓渡了一层铜色 , 非力达干钧者拉不开 , 裴循把玩片刻 , 先是十分兴奋 , 到最后目露慎惜 。

“ 循儿 , 这是怎么了 7“

裴循将之奉给皇帝 ,

“ 父皇 , 此弓上刻金纹 , 精致华美 , 却不太实用 , 不适合儿臣 , 这把弓有些年份了 , 不如献给父皇把玩 。“

除了皇帝 , 裴循与裴沐珩 , 无人看出这里头的玄机 。

皇帝手掀在膝盖 , 您闲地点了点头 ,“ 行啊 , 你不喜欢 , 那就给胱 。“

裴循扭头与裴沐珩道 ,

“ 珩儿 , 这弓就当我收了 , 你别怪我借花献佛将它献给陛下 , 改明儿我请你喝

酒 , 谢你这份心意 。“

裴沐珩听刨这里 , 微微苦笑 。

“ 侄儿恭候大驾 。“

半个时辰前 , 他入宫之时立即将此物献给皇帝 , 皇帝把玩了此弓 , 却是笑道 ,

“ 今日是你十二叔生辰 , 这弓你给他 “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幕 。

聪明如裴沐珩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等当众离间他们父子的冒失之举 , 这无非是近来秦王式微 , 十二王势头正盛 , 皇帝偏又到了朽木之年 , 随意的一次试探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