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章(2 / 7)

加入书签

可一面催他赶紧将差的那部分粮食赶紧送上 , 一面又假惺惺地赏赐他是什么意思 ?

这分明就是皇帝 , 朝廷知道他的功劳 , 知道他该赏 , 可没钱赏 , 又舍不得给他其他的 , 就给了这么张空头支票 , 以陀示皇帝的英明 , 朝廷的赏罚分明 。

真是既当又立 。

郑深看得出来陈云州的憨屈 , 连忙劝道 :“ 大人 ,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 况此事事

出有因 , 您就忘了吧 。“

陈云州明白郑深是为了他好 , 怕他在鲁公公面前表现出对朝廷对皇帝的不满 ,

传到京城 , 影响了他的仕途 。

他轻轻点头 :“ 我知道了 , 我现在在意的不是这个 , 我又不缺那座房子 , 那么点金子 。 我担忧的是桥州 , 我给吴炎出主意 , 让他用赈灾粮稳住民心 , 可现在看来 , 朝廷恐怕给不了多少赈灾粮 。 桥州连续两年受灾 , 这情况已经很糟糕了 , 若没有赈夯粮 , 怕是要出事 1“

估计这会儿吴炎也要愁得头发都白了 。

陶建华意外极了 , 他以为陈云州会在乎被人戏耍 , 在乎个人的得失 , 但没想到他最在意的是这件事 。

「 这也是吴炎运气不好 , 大人不必自责 。“ 陶建华劝慰道 。

陈云州自嘲一笑 :“ 又不是我的责任 , 我有什么好自责的 ? 我只是不希望桥州出乱子 。“

这事该负责任的是桥州各级官员 , 是朝廷 , 关他何事 ?

郑深也说 : “ 大人已经做了您该做的 , 此事只能看天意了 。“

话是这样说 , 但陈云州不是认输的性子 , 哪里能乱 , 但他治下不能乱 , 一旦乱起来 , 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

所以只思索了片刻 , 陈云州就下定了决心 :“ 修路 。 我准备修补从庆川府到桥州的路 , 桥州出人 , 我们出粮 , 修路的人每天一斤粮食 , 稻谷 、 粟米 、 小麦 、 豆类等都不限 , 有什么发什么 , 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 。“

陶建华和郑深都诧异极了 , 怕他意气用事 , 连忙劝道 :“ 大人 , 庆川到桥州有四百多里 , 这么远的路 , 修下来成本可不低 , 咱们怕是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 ! “

陈云州挑了挑眉 :“ 怎么没有 ? 不是有现成的两成粮食吗 7“

陶建华张了张嘴 , 不可思议地问道 :“ 大人所说的是朝廷让咱们运送去江南赈灾

的这部分粮食 ? 你打算将这批粮食用了 7“

他们已经先运了八成的田赋去京城 , 余下的两成没运是因为陈云州上奏朝廷 ,

希望能够减免部分田赋 。

若是朝廷减免了田赋 , 这部分粮食 , 他准备用来做储备粮以防意外 , 若还有多余的则拿来发给灾民 。 但现在因为鲁公公传达的旨意 , 他们得将粮食运去江南 。

陈云州点头道 :“ 没错 。 口说无凭 , 既然朝廷没正式下旨 , 我就装作不知道 , 这粮不用送了 。“

陶建华和郑深对视一眼 , 最后由郑深低声开口道 :“ 大人 , 您这是公然违抗 …...

恐怕以后会影响到大人的仕途 , 大人三思 ! “

陈云州冷笑 :“ 不用想了 , 我意已决 。 若是上面怪罪 , 由我一力承担 ! 江南百姓受灾确实很惨 , 可桥州百姓就不可怜吗 ? 江南百姓的命是命 , 桥州庆川百姓的命也是命 。 我们先前交的八成田赋 , 还有其余各州县都上缴了不少粮食 , 这些田赋去了听儿 ? 这么多粮食不能匀一些赈灾吗 ? 我们收留了近二十万的灾民 , 要求留两成田赋赈灾 , 这要求并不过分 ! “

可能在朝廷的眼中 , 江南富庶之地 , 自是比他们庆川这种乡旮旯重要得多 , 所以庆川桥州的百姓是可以牺牲的 。

但陈云州是地方父母官 , 他就得为自己治下的这方百姓负责 。

陶建华和郑深见陈云州坚持 , 想劝又不知从何劝起 。

许久 , 郑深叹气道 :“ 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 若是桥州生乱 , 我们庆川首当其冲 。

真出了乱子 , 朝廷现在也未必顾得上我们 , 大人的顾虑也未必没有道理 。 而且此事也不是完全没有操作的空间 。“

“ 朝廷并未下旨 , 也未曾明确出示公文 , 让咱们上缴那两成田赋 , 此事只要瞒着下面的官员 , 同时不要让鲁公公知道即可 。 若是回头朝廷问罪 , 咱们就推说不知道 。

届时 , 粮食已经发给了桥州百姓 , 木已成舟 , 此事也只能如此了 “

陶建华有些犹豫 :“ 可是 , 若朝廷追责怎么办 7“

「 不知者无罪 , 况且这些粮食又没进你我的口袋 , 咱们问心无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