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来自幽的私人订制(2 / 3)

加入书签

,我忙考级。

幽:什么时候把考级放在心上了。

八万一:哎,现在想想考级这件事,本身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之前有点偏激了。

幽:进步了。

八万一:怎么还骂人呢。

幽:前天和老师打电话,听说你接到音乐季的邀请了。

八万一:嗐,小打小闹。

幽:挺好,恭喜,不说了,工作了。

八万一:没事多在群里说说话,期末师门聚会大家都问你。

幽:知道了。

放下手机喝了口水,李安把谱子合起收回谱架。

看来这次重奏没戏了。

也好,孩子们这段时间围着钢琴转,都够辛苦了,再来这么一下,怕是家长们支持孩子们也受不了。

就这样吧。

接下来到陈璇回来的时间了,李安把k.414的慢板又仔细打磨了一遍。

关于两个版本究竟选哪一个,他心里还是没有确切头绪。

算不上烦恼,如果非要说这个问题会给李安带来什么困扰,那只能说是甜蜜的困扰。

烤肉与火锅只能选其一,怎么选。

可别说什么二合一,胃可以,耳朵不可以。

傍晚八点,陈璇一到家就给李安晒战绩。

两双运动鞋,一人一双。

一条她自己中裙,一件李安的格子衫。

还有一个多功能便携式烧水壶。

李安把玩着小青蛙造型的便携式烧水壶,“干嘛用的?”

陈璇:“当然是烧水喝啊。”

李安琢磨了一下,“这容积也就是我一茶杯。”

陈璇送上一个漂亮的白眼:“什么叫便携式?”

说着解释道,“我们去燕京的时候刚好可以带着她。”

李安乐:“说的像是去旅游似的。”

陈璇不以为然道:“不然呢,我就是当去旅游。”

李安竖起大拇指:“心态不错。”

“你们别搞得那么紧张,”一件一件将床上东西收起,最后从李安手里要回烧水壶,陈璇停下望着李安认真道:“真的,这次比赛对我就是度假。”

李安:“既然是度假,每天还这么练?”

陈璇笑:“两码事好不好,快去忙你的吧,我和我妈打个视频。”

被驱赶出卧室,李安回到书房回味了一下陈璇的话。

好像确实是两码事。

看来陈璇的心理建设做得还不错,比他想象中要好。

他可不信陈璇不在乎结果,但他不能说破。

书房琴声再起。

十点四十,和陈璇两人洗了个害羞的澡,便上床双双入睡。

一夜无话。

-

时间来到萨尔茨堡,夏令时00:27,蓉城时间清晨06:27。

林幽幽坐在公寓的窗边,身后是一站立式台灯,手里是李安送给他的雪国。

得有快一个月没有翻过这本书,晚上一时兴起又从床头的小书架上拿了出来。

又看了一会,林幽幽打了个瞌睡。

来到萨尔茨堡之后,她已经重新建立起十点半休息六点半起床的作息习惯。

瞌睡一个接着一个,她起来冲了杯咖啡。

回到窗边小桌发现桌上的手机屏幕正亮着,一封刚刚发来的邮件。

林幽幽顿时间瞌睡全无,连忙放下手里的咖啡,拿起手机打开邮件,嘴角轻轻一扬。

她立马回复发件人:Thank you,Muller,have a nice day!

穆勒是她在维也纳时期的音乐史教授,一个和蔼可亲的美国胖老头,教了她很多东西。

在维也纳,精通西方音乐史的老爷子数不胜数,或许穆勒不是最精通的那一个,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没有谁的藏谱比穆勒还多。

穆勒在莫扎特故居旁有一间大房子,里面只有两件东西,一是书架,一是乐谱。

满满一房间的乐谱。

林幽幽给穆勒发信息的时候就在想,如果穆勒都没有办法找到,那她就真的也没有办法了。

唯一的遗憾是穆勒发来的这份谱子不是七重奏,而是十二重奏。

而且从谱面来看,几个孩子们可能连谱面都看不懂。

虽然李安没有说,但她已经猜到了。

只用稍稍一想,李安大多数情况主动联系自己,都是为了那些孩子的乐谱。

不过这个些忙她也是非常乐意去帮的。

转手把谱子发给了她早已联系好的研究生同学,一个目前已经定居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湘省妹子。

幽:辛苦了

大炮:还是老穆牛啊!!!这部作品他也能找到?!我还想着你再不联系我我直接照着原谱给你改了!

炮妹,人如其网名,大炮,脾气火爆。

泡美本科就读于海院作曲系,论辈分,是老秦的师妹,又是比吴复生三人高一届的师姐。

本科毕业之后,炮妹老家准备了一年,后去了维也纳,准备继续深造作曲与音乐理论。

初到异国人生地不熟,用炮妹自己的话,遇到林幽幽才是她维也纳之行的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