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9 章 配享太庙张廷玉(2 / 4)

加入书签

雍正先是委派个官职给他-礼部尚书,然后又让他复值南书房,跟朱轼等人同为皇子师傅,并加太子太保,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

九月的时候,调任他为户部尚书。十月,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到雍正三年,张廷玉升为大学士。雍正六年,又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临雍正七年,雍正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领其事。

之后,雍正又以内阁在太和外,唯恐泄露消息,于是让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则。】

还是相似的熟悉,让在场的朝臣们都有些不知道说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他们都有些想要知道未来的胤禛不会吸取教训吗?还是说这属于对朝臣的一种政治手段。

特别他们还在其中还看到了在今上崩逝后,与新帝两朝交接期间,张

() 廷玉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是协同阿克敦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还在新帝每日下达的十次谕旨里,也是由他接领去办。

?本作者夜瑜希提醒您《开局直播雍正登基[游戏体]》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难道是半点都不担心发生什么问题吗?

*

胤礽也很想要知晓,从水幕里展现的画面去看,未来的老四似乎是除却十三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人存在了。

隆科多、年羹尧看起来是不错,但最后的下场变成那样。现在这张廷玉,好像是不错。

但有些事情也不是不错就能够断定的,不过他也是没有想到画面里的兄弟,那么少。

即使非要去想,也是能够想出来的。不管《大义觉迷录》还是水幕中的剧情都可以窥探。

可窥探出来是回事,展现出来又是回事。

等等!像是想到什么,胤礽眯眼望向水幕。

如果他的记忆没有出错,水幕刚出现的时候,有提到过「雍正」登基十三年,那么此时到达雍正七年,而十三也是在这年死亡?

*

他能够想到的事情,康熙、胤禛、胤祥等人也是能够想到的。

尤其是胤禛,他对这数字记忆的十分清晰,仿佛是在预兆着他的死期。

当然,并不是说现在的他就要在那个时候去死亡,实在是想让人忽略也没有办法去忽略。

而且,水幕里好像也没有特别展现出来在「雍正七年」以后的事情。即使有描述,也不过很快的就消失了。

莫名的,他有些想要看看后面的场景。然而,他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只见随着水幕的变化,期间的画面如同流水,时间线很快的就到达了雍正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危。临终前,雍正让人去将张廷玉、庄亲王和鄂尔泰都叫来。

在家里准备休息的张廷玉突然听到门外的声音,莫名间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他匆忙的打开门就见宫中来人说“皇上宣张大人进宫。”

宫侍的声音、表情和神色都让张廷玉心中产生了种预感,便没有再多说什么就跟着进宫了。

随着入宫后,宫内四处的气氛还有同样赶来的庄亲王以及鄂尔泰,张廷玉的速度不敢停留。

紧赶慢赶来到养心殿,就见雍正的状态果然不好。】

胤禛对于这样的场景不知如何形容,如同忽然看到康熙崩逝、看到他登基,还有各方面的心情。

毕竟,在此前他真的是没有想过这些画面,没想过他死亡时又是什么样的。

或者说,任谁在二十岁的时候看到老年死亡,心情都会变得复杂还有微妙。

不过,忽略这点,以画面里张廷玉的表现来说,胤禛觉得还是很满意。

要是他也遇到如此守本分的人也会喜欢,更不用说水幕里的「雍正」。

这也让他想到了剧情的名字「清醒与沦陷」,是不是所谓的清醒说得正是张廷玉,沦陷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尧?

三人的

() 对比简直是鲜明。

仿若是感受到他的想法,水幕里呈现出「雍正」将张廷玉、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任命为顾命大臣。并且留下遗旨,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

嗯?!

配享太庙?!

像是注意到什么,诸多朝臣的目光都停留在水幕,想要看看他们是不是听错了、看错了,否则怎么会得到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消息呢?!

*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看怎么确认,水幕中的确是显现出「雍正」的确是留下遗旨,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一时之间,他们沉默了。并且想到了与他同朝的隆科多和年羹尧,三人都在雍正时期工作,结果都不一样。

张廷玉配享太庙,他们死的死,监禁的监禁。简直就是血与泪的对比,如果他们知道,跟自己同样为雍正干活的张廷玉配享太庙,也不知是种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感到后悔呢?

答案是显然的,就算是后悔,难道还能够改变状态吗?以他们的性格,能够完全做到不飘吗?

便是他们,也很难做到不飘。

但这并不是他们关注的,而是张廷玉以汉人的身份进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