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三章:合适的人选(2 / 2)

加入书签

阳县谢家滩中学上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于鄱阳一中、毕业于水木大学,博士后学历......

1981年参与华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设计,负责压水堆、回路系统、裂变控制......

1984年参与华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建造,负责........

......

几份厚厚的资料,在徐川手中翻阅。

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信息也详细的可怕,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进入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全收集齐全了。

在国家面前,个人就像是透明的一样。

不得不说,在动用了国家机器这种东西的情况下,各种事情的效率高的可怕。

除了彭鸿禧推荐的韩锦教授外,还有几位备用的,及科学技术部那边推荐的人选。

他需要从这些人选中挑选出一位能帮助他管理整个项目的管理者。

徐川仔细的浏览着手中的资料。

彭鸿禧院士推荐的人,从资料履历上来看,的确很优秀。

首先是年龄,这位韩锦教授的年龄目前还不到六十五岁。

虽然比不上那些三四十岁的中年富有精力,但他有着更多的工作经验。

主持过不少大型核工业项目,二代三代核电站设计与制造他都有参与,经验相当丰富。本人的学术水平也很不错,发表过多篇sci顶刊,在核能物理一块有着较深的研究。

这种人,属于应用型的人才,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或许不是多深,但应用方面绝对厉害,现场出了点什么问题,他很快就能找到原因给你解决。

性格方面,从上面传给他的资料上来看,这位韩教授也还不错。

如果放到一家公司中,能当一个副总经理。

至于总经理,他可能不太够,因为他可能没有足够的开拓心,缺少一些冒险精神,做事更擅长沉稳。

用话语来形容,就是中庸之道,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这样的人,后面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机遇,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看到这,徐川大概理解彭鸿禧院士为什么会给他推荐这位韩教授了。

在国内,要说比他更优秀的人也不是没有。

毕竟国内的科学环境一直都比较侧重于应用科学领域,培养出来的应用人才很多。

无论是他自己的备用人选,还是科学技术部那边推荐的,都有能力上比韩锦更优秀的。

但除了能力优秀外,徐川还需要考虑替他主持项目人员的性格。

一个大型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刚成立的阶段,有很多很多事情。

比如人员的筛选、研究所建立、各项关系的处理、项目预期、预算管理.....等等等各方个面的事情都要处理。

虽然他能管的过来,但他不可能将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他的主要任务是攻克科研项目中的真正难关。

至于统领大小事物这些,就得找个人来帮忙了。

而彭鸿禧院士很清楚的知道他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管理者。

不争项目管理权利,不夺话语权,不强势,但又能默默做好每一件事,有能力能配合好他。

这其实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人老成精啊。”

徐川感叹了一句,心里大致有了想法。

不过最终如何,还是得和这些人见上一面后再说。

......

在上面的帮助下,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

徐川在接下来几天的时间中和几位挑选出来的管理者分别见了一面,最终确定了目前有关‘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的管理者。

人员是彭鸿禧院士推荐的韩锦教授,是一个戴着眼镜,头发半白的中老年男子,看起来很是温润,有着读书人的气质。

相对于其他的人选来说,韩锦目前来看的确更适合一些,两人能形成一定的互补。

至于后续会如何发展,那就要再看了。

徐川也没太担心这方面的东西,如果连这些人都压不住,他还玩个蛋蛋,当什么物理界的第一人,直接滚回老家种红薯去。

不过他这边的人选确认,高层那边还在开会商议。

毕竟这不是一个项目,而是由一系列的庞大项目组成的宏伟计划,要想完全确定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正式通知下来前,徐川没有在京城久呆。

将一些人员挑选之类的前期准备工作丢给韩锦后,徐川自己搭乘高铁回到了金陵。

在正式展开‘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前,他还有一些自己的事情要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