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1章 赈济所(1 / 2)

加入书签

他出台的第二个政策是削弱军队的力量。

他始终固执的认为,军队是对他统治地位的最大威胁。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远隔千里之外,军人只知道听从上官命令,而不知思考。

这样的人,很容易对他反戈相向。

他下令削减军队的人数和军饷,让军队的实力大大减弱。

这里面有个极大的隐忧在里面,一旦外敌入侵,整个华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到那时,只能沦落为被动挨打,又会生灵涂炭。

当然,这是后话。

最紧要的,却是那些被削减的军人的安置问题。

若是新帝还有良心的话,必然会好好安置他们。

奈何,那时候的新帝眼里只有享乐,半点不考虑长远。

他的彻底无视,又加重了社会的戾气。

甚至,方名几人曾私下猜测过,能做出这般杀鸡取卵的事,这里面不无宁逸对慕天明和宁辰过往的记恨在里面。

先是拿慕家军开刀,然后又伤害军人的权益,说没夹杂什么私人恩怨他们是不相信的。

宁逸再是无能,也是天家教养着长大的,再是无能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能做这些事,只能解释为被嫉妒和仇恨蒙住了眼睛。

新帝的第三个政策,就是限制言论自由,通俗易懂点讲,就是大兴文字狱!

他认为,太过放纵的言论自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其实,真实原因是他能接受自己的不作为和胡作非为,却受不了别人的背后议论。

一时间,整个华国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这使得整个华国陷入沉默和压抑中去,明里暗里无人再敢多说一句半句。

谁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会藏着举报的人。

他出台的第四个政策是迫害异己。

他下令迫害那些不同意他出台的政策的人,只要有人举报,不经审判,直接判刑。

更多的时候,一旦判刑,必然祸及九族。

这一系列政策让整个华国民不聊生,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暗戳戳的,已经有人开始反抗,要求新帝下台,恢复国家的秩序和稳定。

不过短时间内,这样的反抗只在小范围进行着。

表面看来,整个国家还是一派祥和着。

如此大环境下,青阳县无一乞丐的现象,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毕竟,乞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因为贫困、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自给自足,而另一些人则是因为懒惰或不愿努力赚钱而选择沿街乞讨。

然而,在青阳县,这样的现象却不存在。

是青阳县没有那好吃懒做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吗?

当然不是!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投机取巧的人,总有人想方设法地寻找捷径,不愿意付出努力和汗水。

在青阳县,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了工作,或者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维持生计。

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乞讨,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不济,他们还可以求助官府。

在青阳县,只要你想赚钱养家,就有一万种工作在等着你。

比如,官府每月初一,会组织培训班,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

在培训班,会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如烹饪、手工、炒茶等。

学成之后,还会以官府的名义颁发合格证书。

拿着这张有署名的合格证书,就能在青阳县找到一份合乎心意的工作。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照顾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鳏寡孤独,知县大人还以官府的名义改良了原来的赈济所。

赈济所完全收归官府管辖,一应事宜直接对标方名本人。

赈济所,顾名思义,是一个在闲暇时收容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人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的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在这里,人们可以得到或暂时或长久的庇护,也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至于是暂时还是长久的庇护,自有赈济所的行事准则为依托。

同时,当灾难真的来临时,赈济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青阳县,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或者更准确点说,华国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特别是过去的八年间,大大小小的灾祸就没断过。

洪水、干旱、甚至是地动,就没停歇过。

当然啦,这样的灾祸不是单纯的针对青阳县,几乎是无差别的攻击了不少地方。

每一次灾难,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

与大部分地方不同的是,青阳县因为赈济所的存在,总是能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给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

用实际行动给予受灾的人信心,也用最实际的物质支持给予受百姓生活下去的希望。

每当青阳县境内有灾祸发生的时候,赈济所的人总能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统计受灾群众人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