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7章 王朗的超乎寻常的手段(2 / 3)

加入书签

廷尉严惩。”

王朗神情不动,大声道:“本官问你,你杀人夺地,可有指使?强夺的地,落在谁人名下?”

殿内外没想到事情发展的这般‘开门见山’,目光在王朗以及杨成身上转来转去,来不及多想,瞪大双眼,竖着耳朵。

杨成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道:“并并无指使,小人小人当时只是一时激愤,钱小子不肯卖地,我们只是威胁他,起初并未想要打死他。事后,事后觉得他死了,那地不能不要,落在落在小人侄子名下……”

殿内的御史台,尚书台的官员听着,不由得悄悄对视,谁也没有说话。

这件事发展的超乎他们的预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可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闹的轰轰烈烈,从弘农郡闹到洛阳,怎么又可能简单?

殿外的百姓则有些发懵,他们也看出来了,这就是一个激情杀人案,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在里面。

但原本不应该是这样啊!

不等殿外百姓反应过来,王朗便看向钱家老夫妇,道:“原告,被告已认罪,你们可有其他不满或者其他诉求?”

钱老农也没想到这么顺利,犹豫着抬手道:“杀人偿命,还请廷尉判决。”

王朗点头,又一拍惊堂木,喝道:“杨成,你还有何话说?”

杨成一颤,浑身冰冷,道:“小人,小人愿意归还田亩,也饿愿意赔偿,请廷尉,廷尉轻判……”

王朗目光扫过殿内殿外,冷哼一声道:“杀人夺地,那是不赦大罪。本官即刻宣判,杨成杀人罪成,判处死刑。归还杨家田亩,并赔偿原告贰万钱。”

王朗话音落下,再拍惊堂木,与殿内的‘监审’道:“诸位可有异议?”

尚书台的官员一听,连忙抬手道:“廷尉判决公允,合乎大汉律,尚书台并无异议。”

御史台,刑曹的官员则没想到王朗会询问他。

他们要跟着尚书台一同‘无异议’,不等于是给王朗背书,‘铁定’了这个案子?

御史台的官员心思一动,抬起手,道:“廷尉,杨成乃是杨家之人,是仗势欺人,杀人夺地,岂能只追究一个家仆?”

王朗面色威严,道:“第一,你所说需要证据,本官并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第二,原告并未提高杨家。第三,廷尉府审理此案,是因原告千里迢迢进京,当有决断,不能敷衍推责。本案当由弘农郡廷尉府审断。第四,御史台若有其他证据,可另行提高。”

百姓们闻言,顿时议论纷纷。

“王廷尉所说有理。”

“确实有道理,杨成虽然是杨家家仆,可杀人的是杨成,地也在杨成家人头上,与杨家没什么关系。”

“对啊,我听说,还是杨家派人抓了这杨成,送到洛阳来的。”

御史台官员听到了议论声,但哪里肯就此罢休,心思急转,又道:“廷尉,这杨成乃是丞相族人,这御家不严之责,总不能推诿吧?”

尚书台的官员见御史台这边胡搅蛮缠,顿时冷笑道:“御史台还真会攀扯,这杨成所在的杨家,已出了五服,莫不成所有杨家之人有了过错,都要怪罪到丞相头上?御史台,就是这么办案的?全靠诛心?”

御史台官员被怼的有些脸色僵硬,还是梗着脖子道:“下官所言,若有不妥,还请廷尉指证。”

百姓们再次议论起来,冲着王朗指指点点。

王朗边上的少丞也面露忧色,目光担心的看着王朗。

王朗是众所周知的丞相的人,他要是有‘包庇之嫌’,必然被朝野群起攻之,非但不能解决这件事,反而会火上浇油,越发难以收拾!

尚书台的官员想要说什么,却一时间找不到话头。

刑曹等的官员则作壁上观,根本不参与。

现在,王朗是被架在火上火,进退两难。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王朗面不改色,与御史台的那官员道:“你所言没有道理,而且丞相也不在廷尉的审断范围内。不过,为了维护我大汉律的威严,本官以廷尉身份,手写一封信,劝诫丞相。”

说着,王朗拿起笔,稍作沉吟便写起来。

他这边写着,堂内堂外却炸开了锅。

御史台、尚书台、刑曹的官员满脸震惊的看着王朗,完全说不出话来。

王朗,要公开写信,劝诫丞相杨彪?

这不就是当众打杨彪的脸吗?

堂外的百姓更是大声议论起来,同样惊愕不已,完全没想到王朗会这么大胆!

要知道,这封信一出,不止是打丞相杨彪的脸,也会令王朗的仕途受损!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王朗写好了,递给那御史台官员,道:“请过目。”

少丞连忙接过,递给那御史台的‘监审’官员。

那官员看着笔墨未干的字迹,双手都在发颤,一个字说不出来。

这确确实实是一封‘劝诫信’,信里白纸黑字的要求杨彪‘以此为戒,深躬自省’。

这样的措辞,可以说十分的‘严厉’,完全不应该出现的。

少丞看着他的表情,抢过信,递给尚书台、刑曹等的官员。

一众‘监审’看过,谁都不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