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军的粮道不用断,他们自己人会来。(1 / 3)

加入书签

七月恍然而逝,八月初七日,立秋之时已经到了。

“国主,多尼部清军已经进至常德,准备等秋老虎过后,就要入黔了。”

“而根据云南方面的消息,李定国已经假节钺出师,二十万大军正在开往贵州。”

张虎恭敬地递上情报。

孙可望闻言接过情报叹了一口气。

李定国现在出兵贵州,秋雨不断,会严重地影响进兵速度。

明军直到九月份才会抵达北盘江一带的安南卫,也就是孙国主去年转进时路过的那个地点。

然后……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等待北盘江的崩盘吧。

“纵使土司已乱,李定国靠着永历朝廷的那些魑魅魍魉,只怕是还是守不住北盘江防线啊?”孙可望喃喃自语。

北盘江之战,南北两路明军都被土司带路所崩。

北路的白文选和南路的李承爵兵力并不弱于吴三桂和赵布泰。

白文选有四万多人,战时又得到了增援。

南线的李承爵,凭借着擒获张胜之功,升官加爵,拥有一万多兵马。

只是明军的战力下滑严重,士气低迷,根本不是南北两路清军的对手。

当然如果没有土司的带路,南北两路明军据七星关和北盘江而守,清军短时间还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的。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中路,多尼、罗可铎、洪承畴、罗托等十万以上的清军,对阵南明一方的主力。

南明主力沿着响水桥、鸡公背、关岭层层设防。

然后永历朝廷在这个关键时刻,让明军主力断了粮,自行溃败。

让李定国成为了第二個孙传庭,出了根据地,在家门口就饿着了。

这个问题,孙国主实在是没辙啊。

这帮人有粮连运都不知道怎么运,李定国非要用他们,这谁能有办法?

原本历史上刘文秀在贵州,是接手了孙国主的行政六部,理顺了贵州的事务。

可现在,刘文秀已死,行政六部跟着孙国主来到了南宁。

能够帮李定国主持后方大事的,已经没有足够重量的人物了。

“国主,你是在担心李定国守不住北盘江防线,让云南失守?”张虎不解道。

“正是。”

张虎狐疑道:“国主,李定国手握重兵,即便不能夺回贵州,依靠七星关、关岭、北盘江等天险,二十万大军,也足以守住云南啊!”

孙可望缓缓道:“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不可思议,你不这样认为,李定国不这样认为,永历不这样认为,甚至连鞑子都不这样认为,但是孤却越来越觉得,北盘江防线失守,极有可能。”

历史上,清军对攻取云南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信心,而北盘江崩盘的消息传回昆明之事,整个永历朝廷更是直接懵了。

只是对于知晓明军崩溃原因的孙可望来说,李定国问题出在了根上,根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便孙可望帮他解决了土司带路的问题,北盘江一战,他能守住的几率还是渺茫。

“不知国主有何高见?”张虎洗耳恭听道。

“张虎,你知道柿园之役吗?”

“国主,可是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柿园之役?”

“正是!”孙可望沉声道:“当初,闯王兵围开封,崇祯无人可用,不得不从诏狱中提出了孙传庭,让他带兵剿灭闯王。”

“孙可庭在崇祯的逼迫下,不得不带领陕甘秦兵,出兵东进,可是一出潼关他的粮道就出了问题,士兵们不得不到处抢掠,最后竟然以青柿和泥土充饥。”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我观李定国不过是第二个孙传庭而已。”

“以朝廷的组织能力,纵使云南有粮,他们也运不到贵州去!”

就咱大明朝的组织能力,要是集中大军,进行长时间的大兵团作战,就没有一次是粮道没出问题的!

世人只知道孙传庭第二次出潼关之时,是被李自成切断粮道所败的。

但是不知道却是,在李自成切断他的粮道之时,孙传庭的后方已经许久没运来粮草,明军已经断粮多日了。

在松锦的洪承畴也是吃亏吃在这里,笔架山虽然失守,但笔架山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这也就罢了,还都是一些陈腐不可食的臭粮,烂粮。

而明军大营内,也只有区区几日的粮草。

若不是如此,松锦也不会那样稀里糊涂。

崇祯朝对李自成的五次大规模围剿中,明军断粮四次。

唯一一次没断粮的大围剿,还是因为汪乔年搞了风水大法,自信爆表,不带步兵和炮兵,直接带着骑兵去送,就两三天的功夫,明军随身携带的粮草还没吃完,还没等到后方发力,就直接嗝屁了。

但凡明军进行长距离,大兵团的作战,他们的粮道不用敌人断,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传统下,明军自个就能把自个的粮道给断了。

所以北盘江的战事可想而知,以永历朝廷的组织能力,二十万大军的后勤工作,时间一久,是必然会出现问题的。

“国主,属下认为,应该不至于此吧。”张虎惊讶道:“云南有王应龙和龚彝在,粮草不应该运不到贵州啊!毕竟北盘江距离昆明又不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