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3章 虽然绿营苦,但是我八旗就不苦(1 / 3)

加入书签

从沧州至德州的官道上,刺骨的雨水滴滴而下,一股北风吹来。

令正在行军中的清军士兵打起了寒颤。。

镶白旗满洲都统巴哈纳放远望去,几处小村庄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传令下午,进入那几处尼堪的村庄,稍事休息。”他下令道。

此言一出,这位主将身边的旗号迅速挥舞,不少传令兵迅速疾驰。

数千清军得讯后如蒙大赦。

连忙冲入了附近的村庄中,杀人抢物,将周围的尼堪百姓们清理了一遍。

巴哈纳看着眼前的一切,丝毫不为所动。

他这位五十九岁的满清老将,十七岁便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

早在满清入关之前,便带着八旗兵绕道蒙古劫掠了北直多次。

不知有多少汉人被杀,多少妇女被淫,多次财物被抢。

对于部下杀戮汉人,奸淫妇女,抢掠财物之事,巴哈纳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甚至以前品级低的时候,他也是抢夺中的一员。

只不过现在的他身为固山额真,自然不用亲自去干这些事情了。

清军乃是组织度不低的军队,待烧杀完毕,最好的东西自然会层层上缴,交到他的手中。

只是眼下,天气寒冷,又下起了下雨。

尼堪的女人和财物可以抢,但房屋却是不能烧了。

很快,几个村庄的汉人就被屠戮一空。

清军在村庄中抓鸡宰羊,架起了一口口大锅,烧起了热腾腾的饭菜。

“主子,现在北直各处都是我大清之土,这里的尼堪都是我大清的子民。”

“咱们这些做,是不是不太好啊。”一名年轻的清军将领皱眉道。

“有什么不好的。”巴哈纳教育道:“这些尼堪虽然还在我大清的控制中,但尼堪终究是尼堪。”

“杀了他们,正好可以让奴才们见见血,抢了他们的女人和财物也能提升奴才们的士气。”

“图尔格,你还年轻以后就会习惯了。”

“哦。”年轻的参将图尔格若有所思道。

烧杀抢掠在咱大清一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烧杀才正常,不烧杀这还叫清军吗?

“主子,村庄内的尼堪都被清理了,奴才们抢了不少物资,正好可以为准备膳食驱驱寒。”一位年长的参领来报导。

“现在的天气还暖和着呢。”巴哈纳叹气道:“要是在以前我满蒙子弟根本无需休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八旗天兵不仅畏热还惧寒了。”

巴哈纳手中的这支清军共有两千八旗兵,四千绿营新兵。

自从出了北京后,一支担任大军的先锋在前方开路。

他手中的两千八旗兵已经是岳乐大军中非常精锐的存在了。

可即便如此,一出北京,在连续的行军中都一直叫苦不迭。

而现在又下起了小雨,在雨水中他这支先锋的士气已经愈发低落了。

要是绿营兵叫苦还好,巴哈纳根本不会理会。

但八旗兵却是叫苦的主力,甚至还有身子骨弱已经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所以此刻不得不休整了。

要是再继续前进,只怕士气会越来越低,一旦遇上西贼精锐后果不堪设想啊。

“主子,这些年轻的奴才们没吃过白山黑水的苦,一个个在北京城娇生惯养的,没挨过饿,没受过寒,自然会受不了行军之苦了。”年长的参领也是叹了一口气。

自入关以来,满清的老兵老将们凋零大半。

到了这几年,八旗的中坚已经变成入关之后成长起来的满蒙子弟了。

这些满蒙子弟根本就没吃过什么苦,在北京城里面吃着江南运来的漕米,穿着苏州织造的棉衣。

哪里能和入关之前的八旗兵比啊!

当然了入关之后底层的旗人们也有大批受苦受难的。

其实咱大清对底层的旗人们也非常抠门。

虽然咱大清对八旗额定的月饷最低也有二两,可是发到手中的往往只有六成,也就是一个月一两多银子。

要是遇上竭泽而渔的,说不定到手的就只有区区几钱银子。

当然八旗的军饷还是比绿营要高的,而且旗人还在北直圈地,看起来依旧比绿营兵们好过不少。

可是八旗和绿营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绿营的战马、盔甲、武器等装备都是由咱大清发放。

而八旗兵却需要自备。

这就是一个大坑,一个无底洞了!

入关之初,八旗兵抢遍大半个中国,那自然收入颇丰,承担得起。

可是随着战事的长期化,八旗兵们抢掠的钱财渐渐地就花光、赔光了。

正所谓‘生业洞零,艰难日甚’,越到后面咱大清的底层旗人就越难。

还不止如此,随着汉人们的反抗,八旗兵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远征。

近到北直的镇压,远到云南的征讨。

咱大清秉承着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原则,让八旗兵反复的进行‘远在数千里,长征一二年’的活动。

在征战途中虽然抢了不少,可是随着江南等地的到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