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4章 孙可望:定大号,建新朝!(1 / 3)

加入书签

“西北的吴三桂贼势凶猛,要是抽调了这支精骑兵,鳌拜他能挺住吗?”孝庄询问道。

“太皇太后,鳌拜他挺得住得挺,挺不住也得挺!”范文程开口道:

“只有夺回辽东,咱大清才有退路!”

“关外的白山黑水才是我大清的根基所在。”

“收不回辽东,一旦孙贼北伐,那朝廷就只能在北京待毙了!”

此言一出,一众满清贵族凝重无比。

躲不回关外,咱大清能怎么办呢?

总不能前往陕甘避孙可望吧?

那陕甘可是有吴三桂麾下十几万大军的!

咱大清现在都到这份上了,就算集全国之力能不能打赢吴三桂都不好说了。

与其去陕甘和拥兵十几万的吴三桂相争。

还不如去辽东打只有十万乌合之众的张胜了!

再说了,关外乃是咱大清的祖地,

岂有弃祖地而去西北的道理啊!

就这样,在鳌拜刚刚得到增援正在和吴三桂大战的时候,咱大清又打算拆东墙补西墙收复关外老家了。

而就在此时,孙可望历时大半年,终于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公元1660年六月,一件黄袍披在了这位国主的身上。

“陛下,天冷了,您该加件衣服了。”一众亲信小心翼翼道。

孙可望闻言狐疑不已,现在正值六月,正是暑热之时。

太阳都在自己面前高升呢?加什么衣服啊?

他随手一扒拉却发现群臣盖在自己身上却是一件龙袍。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他若有所思,微笑道。

一众豺狼虎豹闻言纷纷大喜过望,国主这是同意进步了!

那他进步之后,自己也该进步了!

“国主,现在春耕已经结束,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一片太平。”

“就连郑成功都弃福州而奔金厦重新回到海上去了。”

“微臣估计,今年的秋收我行政六部至少能够为国主带来一个亿的岁入!”万年策连忙报告道。

这国主一向求稳,只是眼前局势无法大好。

他再不登基就没天理了!

早在两广之时,孙国主就靠着行政六部搞到了两千万的岁入。

拿下湖南后又增了七八百万。

等进入了江南,去年秋收直接涨了几千万。

而今江西、福建、浙江、淮南等地尽入驾前军之手。

孙国主的岁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要突破一个亿的关口了。

有了这笔岁入,自家国主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光砸银子,砸粮食,就能直接把一切宵小砸死了。

此时不登基,还待何时?

孙可望闻言微笑道:“昔日朕在云贵靠着行政六部,能够做到七八百万的岁入,养活二十余万大军。”

“现在湖南、广东、广西、江南、江西、浙江、福建,皆在朕的手中。”

“这些地方的人口、土地、财富,数十倍于云贵。”

“朕的岁入也该突破一个亿了。”

“只是不知道各镇兵马的状态现在如何啊?”

“禀国主。”一众文臣纷纷答道:“五军四十二镇,已经全面建成。”

“各镇兵马齐装满员,士气高昂,粮饷充足,一个个地都要为国主一统天下,以报大恩。”

“除此之外,八大暂编镇,以及谭弘、谭诣、陈奇策等部水师也是士饱马腾。”

“更有三十万新兵在南方各地募集而成。”

“有此百万之众,国主再也无虑也!”

为了让孙国主能够早日登基,万年策、欧阳直、孙顺、方于宣等文臣也是拼了。

孙国主去年定下的要求,一个个完成的一丝不苟。

现在孙国主麾下五军四十二镇彻底建成,加上各大暂编镇。

超过五十万的披甲兵正在这位国主的麾下听令。

除此之外,三十万新兵、各地的地方军也唯孙国主马首是瞻。

有此百万之众,孙国主还担心什么呢?

“各地的民情如何?”孙国主再问。

“禀国主,自从去年秋收以来,各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少数不服王化的士绅早已经被我驾前军剪除。”

“现在整个南方海晏海清,四方无事,人人都在歌颂国主的恩典啊!”方于宣连忙道。

“国主还不止如此。”礼部尚书任僎也开口道:“经过大半年的准备。”

“国主诛妖记,国主荡寇录等评书全面推行,在老百姓的心中国主宛如神灵一般。”

“更有官府组织的戏班在各地迅游,不断地向百姓述说着国主的功绩。”

“新铸造的国主银元也全面在江南流通,波及了南方各省。”

“眼下百姓心中只知有南京的国主,不知有昆明的朱皇帝啊!”

孙国主闻言颇为满意的点头,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

自己登基将再没什么阻力了。

既然如此他孙可望也不陪咱大明朝玩了,自个登基得了。

“自孤联明抗清以来,篡位之说层出不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